您好,欢迎访问福建艾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转型标准
联系我们
泉州数字化转型
邮箱:lhrh@lhrhw.com
电话:400-856-0592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88号润柏大都会6#601(国立华侨大学对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转型标准

转型标准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发布时间:2023-08-20 20:09:54浏览次数: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CMMM评估)


一、什么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聚焦“企业如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制造发展的5个等级、4个要素、20个能力子域以及1套评估方法,引导制造企业基于现状合理制定目标,有规划、分步骤的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依据标准可对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是制造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明确改进路径的有效工具,也是各级主管部门掌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抓手。

图1:PTRM模型及评估范围

图2:成熟度等级特征

二、什么是CMMM®评估?

评估企业当前整体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帮助企业识别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确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改进方向。

三、哪些企业可以申请CMMM®评估?

申请CMMM®评估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评估的企业应在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规定的制造业范围内,企业应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同时具备生产活动必需的人员、设备、车间、厂房和工厂等资源;

2.具备生产制造活动的组织均可提出CMMM®评估申请;

四、企业向谁申请CMMM®评估?

具备生产制造活动的组织均可向CMMM®主任评估师所在机构(评估机构)提出CMMM®评估申请。经CMMM®注册认证的主任评估师可通过www.c3mep.cn进行查询。

图3:CMMM®主任评估师信息查询

五、评估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企业自诊断: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www.c3mep.cn)(以下简称“平台”)进行注册,免费开展自诊断,形成自诊断报告。申请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自诊断快速了解所属行业平均水平以及自身智能制造水平,为企业申请评估等级提供参考。企业自诊断操作说明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2.参加标准宣贯培训:企业在申请三级评估时,需要确保至少有一名企业内部人员参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并考试合格;申请高成熟度评估的企业(四级及以上)要确保两名企业内部人员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正式评估阶段,将作为企业内部评估师进入评估组,参与评估。

图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证书

六、CMMM®评估流程整体分为四个阶段:提交评估申请、预评估、正式评估、发布评估结果。

图5:评估流程

(1)、企业提交评估申请

1.企业填写并提交评估申请表;

2.企业在通过平台(www.c3mep.cn)完成自诊断,并提交诊断报告;

3.企业与CMMM®主任评估师所在机构(评估机构)联系,确认评估事宜,或通过www.c3mep.cn平台提交评估申请资料,由主任评估师进行现场评估;

4. CMMM®主任评估师受理评估申请并对申请资料进行确认;组建评估团队,由CMMM®主任评估师与企业联络,沟通预评估事宜;

5.企业在提交申请表时应确定成熟度评估的发起人(企业副总级别以上)、评估联络人、内部评估师(申请三级及以上评估时)。

注意事项:

  • 首次申请评估的企业,建议从成熟度二级或三级开始申请;
  • 通过标准符合性评估已达到成熟度二级、三级后满一年的企业,可申请高成熟度(四级、五级)评估。
  • 申请高成熟度(四级、五级)评估的企业必须由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主导评估实施活动。
  • 首次申请高成熟度等级的企业被视为风险极高的项目。

(2)、预评估

评估组确认企业申请评估范围,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确定评估范围权重值;识别企业就绪情况,是否具备开展正式评估的条件;

(3)、正式评估

评估组根据企业申请范围,通过访谈、举证、操作演示、现场勘查等方式验证企业满足标准要求的证据,并对每项证据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

(4)、发布评估结果

评估组计算评估分数,判定成熟度等级;由主任评估师发布评估结果;提交评估报告,电子标准院组织专家进行专家复核;最后授予标准符合性证书。

评估需要多久(评估时间)?

根据申请评估等级不同,评估时间参考如下:

图6:评估时间

注:

1.评估团队由1名CMMM®主任评估师+N名CMMM®评估师组成;

2.申请成熟度三级及以上评估时,评估团队包含1名取得CMMM®Intro培训证书的内部评估师;

企业的获证信息查询途径?

企业获证信息可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www.c3mep.cn “信息查询”栏目中公开查询。

图7:企业获证信息查询

图8:证书样式 标有CMMM®注册商标


声明:本站是数字化转型及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公益网站,搜集提供相关资讯信息,旨在助力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内容来源于中信联、工信部和互联网,如禁止转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