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艾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字化转型咨询
联系我们
福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贯标认证培训
邮箱:lhrh@lhrhw.com
电话:400-856-0592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88号润柏大都会6#601(国立华侨大学对面)

数字化转型咨询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咨询服务描述:泉州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厦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福州新型工业化道路。漳州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是莆田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服务热线:400-856-0592
立即咨询

两化融合贯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数字化转型咨询 GB/T 23001认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概述

一、什么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为什么提出两化融合?

我国多数企业都处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阶段,急需国家出台标准体系。两化融合是新时期工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根据自身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目的是跟上世界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出台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指导企业如何信息化。国家出台的这个标准体系其实是告诉大家怎么进行信息化,怎么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我国企业在两化融合进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而两化融合贯标是指企业贯彻落实GB/T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过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GBT23003-2018,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族。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三、两化融合贯标后,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优势吗?

贯标的企业通过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政府后续政策和专项的支持。


政府支持:

1、工信部门项目资金申报优势;

2、地方性政府补贴,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收益。

3、政府采购、市场采信机制方面的加分优势。

4、通过评定的企业将在省市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


明确方向:

1、能够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

2、明确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

3、明确两化融合重点建设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建设。


流程管理:

1、明确两化融合建设的相关流程与管理机制,流程精细化,可操作性更佳;

2、避免两化融合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不足,效果不佳;

3、形成PDCA的持续改进机制;

4、数据驱动,辅助管理决策。


团队建设:

1、构建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理念的信息化团队,明确人员角色、职责及考核指标,使团队人员具备快速高效、责权清晰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水平;

2、全员两化融合意识提升;

3、相关技术与业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能力提升。

可以说,两化融合贯标的评定结果采信,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有何不同?

都是一套管理体系,可相互借鉴。区别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属于战略层面,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都侧重于某一专业领域,其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目的在于规范特定专业领域的管理。


五、两化融合与企业做信息化项目建设有何不同?

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时,主要通过同行及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确定自身的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时,更多关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应用。


两化融合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通过竞争优劣势分析等工具和手段,识别、确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为获得这些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打造企业最需要提升的新型能力并将能力需求量化,并建立了系统性的职责和资源管理机制,监控、考核、纠正和改进机制等。


六、等级划分

新型能力的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A(规范级)、AA(场景级)、AAA(领域级)、AAAA(平台级)和AAAAA(生态级)等五个等级,不同等级能力呈现不同的状态特征以及能力单元/能力模块的过程维、要素维、管理维的不同建设重点。

A(规范级)

开展了规范级能力建设,支持和优化相关业务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但尚未有效建成支持主营业务范围内关键业务数字化和柔性化运行的新型能力:

按照GB/T23001-2017的要求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能够规范有效开展职能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

AA(场景级)

聚焦主营业务范围内关键业务场景,建成支持关键业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关键业务活动数字化场景化和柔性化运行的场景级能力:开展了技术使能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符合GB/T23001-2017标准的要求:主要达成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

AAA(领域级)

聚焦组织(企业)主营业务领域,建成支持主要业务流程资源高效配置、关键业务集成融合、动态协同和一体化运行的领域级能力:开展了知识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且支持过程管理动态优化:实现组织整体业务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并有效拓展延伸业务。

AAAA(平台级)

聚焦组织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建成支持组织(企业)以及组织(企业)之间资源动态配置、主营业务网络化协同和社会化协作的平台级能力能够按需开展数据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实现供应链/产业链整体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创新、用户连接与赋能等价值效益目标,有条件的组织(企业)培育发展平台级数字业务,开辟业务平台化价值创造新空间。

AAAAA(生态级)

聚焦跨组织(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用户等,建成支持智能驱动的生态资源按需精准配置,以及生态合作伙伴间业务智能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实现价值开放共创的生态级能力;能够自组织开展智能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全面实现生态圈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业务壮大、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价值效益目标。


七、两化融合贯标的服务流程

7b256dbd65e98611eb4cf2c59603e2a8_094-2.png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益处


转型升级:传统企业在如今的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两化融合贯标是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2、实力认证: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即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

3、竞争优势: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提高竞争力。

4、规避风险:通过顶层设计,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和风险,护航企业良性发展。

5、培育人才队伍:通过知识转移,培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人才队伍。

6、提升管理: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规范企业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条件


GBT/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说明贯标企业不限制行业,不限制规模。但是两化贯标存在一个通过率的问题,所以稍具规模企业贯标过程中通过率会高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

3、企业所属行业生产制造类型企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企业人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曾经做过一个汽车配件产品生产的企业,设备高度自动化。工厂人数在60人。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为了增加通过率,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岗位职责的变更或者人员的减少。

5、企业销售收入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如果企业限定在50-100人左右,销售收入一般在2000万以上了。

6、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两化融合最终审核是打造的新型能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用的信息化系统 包括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需要涉及到生产模块的使用)、PLD/PDM(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煤矿,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外贸订单销售管理(出口工厂专门用来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

最理想的信息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可以互通互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进行所有设备管理。

7、财务的持续保障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建议20W元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8、信息化安全方面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当然,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企业也是可以申报的,但是在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可能就会比较繁重一些,具体需要如何准备就还是建议大家来咨询,毕竟专业的事交给我们专业的人会比较靠谱。

认证流程

c3145168a2e202798b5ef21d30b35b40_liucheng.jpg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声明:本站是数字化转型及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公益网站,搜集提供相关资讯信息,旨在助力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内容来源于中信联、工信部和互联网,如禁止转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