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艾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企业新闻
联系我们
泉州数字化转型
邮箱:lhrh@lhrhw.com
电话:400-856-0592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88号润柏大都会6#601(国立华侨大学对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多种管理体系及两化融合体系要点
发布时间:2020-09-15 14:59:18浏览次数:

张敏

image.png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发展不断升级,企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各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各种管理体系的出现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对目前企业主流应用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两化融合体系应用进行解读,对两化融合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融合形成企业生命环,为企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 内控体系;QHSE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化管理;两化融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3.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3- 0082- 02

1      企业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目前企业常用的管理体系有内控体系、QHSE体系、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1   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制定内控体系的基本准则在于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控体系应当遵循的五项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1.2   QHSE管理体系

QHSE管理体系指在质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在ISO 9001标准、ISO 14001标准、GB/T28000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成的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QHSE标准化管理,把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系统化地进行整合,打造一套四位一体覆盖全企业的科学、系统、完善的、标准化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检查与整改、设备管理、体系管理、消防化救、人员管理、系统管理等。企业QHSE管理体系要实现的目标是全员教育,意识提升;责权分明,管理有序;自我监督,持续改进。随着QHSE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企业的QHSE管理绩效也将稳步提升。高标准的QHSE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能够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性因素。

1.3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指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穿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1)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做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2)管理标准是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企业最大效益。包括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3)工作标准是对各种工作的量、质、期以及考核要求所做出的规定。企业工作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明确工作标准的内容和对象,科学制定工作标准并组织实施、贯彻及考核。

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是企业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式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2       两化融合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简称。两化融合是中国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分为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开放改革阶段(1979-1999)和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依据GB/T 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中提炼的方法和规律,形成的工作基础和应用环境。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解决企业管理短板,提升企业创新优势和竞争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優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涵盖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期体系标准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规范、审核指南等。为进一步指导标准应用,可依据行业特色和需求制定行业实施细则,给出典型企业应用案例。如图1所示。

3      两化融合体系在企业中与多体系融合方法

要进行两化融合体系贯标,首先要在企业中开展调研,制定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对标管理。通过运用对标管理方法,企业能迅速提升管理水平,极大地改善组织的绩效。对标管理核心思想就是通过系统连续的分析比较,帮助企业调整组织机构,编制实施方案,进行两化融合现状调研及差异分析,进行体系策划和体系文件编制等两化融合管理活动,最终实践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管理短板等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生命环,使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动力。

3.1   按照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开展现状调研,制订整合方案

可组建相关的管理体系融合编制小组,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完成期限、目标与预期、监督人员等。全面梳理企业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并优化、简化,实现流程化管理。按照标准要求编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手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

3.2   整合体系,实现业务全覆盖

突出体系整合的特点,共性要素执行统一管理要求,个性要素单独作为体系条例列出。所策划的体系标准条款既要符合公司主要管理过程,又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认证和评审要求,认真分析各种管理方法的本质和特点,找准最恰当的对接点,合并重复内容,实现管理“瘦身”。可采用列表的方式对通用要求进行比较整合,对特殊要求可列入第二或第三层次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范围,对强制性的要求,按期特定要求可列入第一层次质量手册或第二层次文件的编写。将全部管理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将企业各管理要素与管理业务一一对应。

3.3   识别风险,突出风险管理主线

按照风险管控的基本模型,与一体化融合的架构进行充分对接。组织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加强重大风险防控,把风险防控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向外关注变化,向内练内功、强体制,系统提升企业识险、避险、降险的能力。

3.4   制度梳理,识险管理流程化

全面梳理法律法规、行业文件及企业文件要求、记录,掌握行业法律法规、标準、规章制度、记录和流程运行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为优化做好准备。根据确定的管理业务目录,细化每项业务对应的流程。根据业务流程梳理及体系设计的结果,开展体系职能分配,对缺少职责、交叉职责、职责不清的重新分配。同时,明确一体化的制度编写要求,可按照“各级各线应该架构、多个体系一致协调、管理要求一贯到底、编审改废一体管理”的原则,科学修订体系文件编写要求。

3.5   建立机制,持续改进运行绩效

管理体系融合后,首先要对不同岗位层次人员分批进行宣贯学习,让其能按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质量管理与控制。然后开展管理体系融合的试运行工作,通过一体化融合体系的内审和开展管理评审来完善制度,建立检查评价机制,促进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4      结    语

总之,企业两化融合和多种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协调统一,系统策划,按照系统的思路、整体的方法、简约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活动必要的标准文件。通过有效结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内部资源合理配置,使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管理带来效益,从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到带动工业化,最后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企业和国家的高效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施炜.管理架构师:如何构建企业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中国企业联合会.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趋势与实践(201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朱金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声明:本站是数字化转型及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公益网站,搜集提供相关资讯信息,旨在助力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内容来源于中信联、工信部和互联网,如禁止转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