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艾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
联系我们
福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贯标认证培训
邮箱:lhrh@lhrhw.com
电话:400-856-0592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88号润柏大都会6#601(国立华侨大学对面)

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

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五大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2020-12-05 21:29:02浏览次数: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三: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五大重点任务



一、数字化转型应围绕价值效益系统性推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正处在一个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加速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只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更加广阔的新价值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关注发挥信息技术作为通用使能技术的赋能作用,打破工业技术专业壁垒,形成轻量化、协同化、社会化的业务服务新模式,动态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引发传统创新体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价值体系等发生系统性重构。信息技术引发新一轮技术体系创新和生产力变革,进一步引领组织管理创新和生产关系变革,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互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辅相成,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不断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动能的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的五大任务

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组织应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等五个视角出发,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关联关系,系统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价值创造、传递、支持、获取的路径和模式。

五个视角给出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体系,并给出任务间的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以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为根本任务的五个视角及其关联关系

根据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发展战略视角提出新的价值主张。根据价值主张新要求,新型能力视角打造支持价值创造和传递的新型能力(体系)。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创新价值支持的要素实现体系,形成支持新型能力打造、推动业务创新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视角变革价值保障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支持新型能力打造、推动业务创新转型的治理体系。根据价值主张新要求,基于打造的新型能力(体系)、形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和构建的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形成支持最终价值获取的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发展战略

组织应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将其作为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组织发展战略全局。条件成熟的组织,应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发展战略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发展战略视角包括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三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发展战略视角包括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三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竞争合作优势部分】

5.2.2  竞争合作优势

组织应增强竞争合作优势可持续性和战略柔性,逐步从过去的单纯竞争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转变,以有效应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市场竞争合作环境。

组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合作优势,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a) 强化技术应用,广泛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管理技术并实现其融合创新应用,以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b) 强化模式创新,通过推动跨部门、跨组织(企业)、跨产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变革,以形成支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c) 强化数据驱动,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据为驱动协同推进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和数字新业务培育壮大,以实现创新驱动和业态转变。


五项重点任务之二:新型能力


组织应将新型能力建设作为贯穿数字化转型始终的核心路径,通过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体系),持续建设、运行和改进新型能力,支持业务按需调用能力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加速推进业务创新转型,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新型能力视角包括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主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驱动要素有关的能力等六个子视角,如图2所示。

 

图2 新型能力的主要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新型能力视角包括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主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驱动要素有关的能力等六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部分】

5.3.2  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

组织应打造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产品创新能力等,加强产品创新、产品研发过程创新,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缩短价值变现周期。

产品创新细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产品数字化创新能力,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支持与用户交互的智能产品,提升支持服务体验升级的产品创新等能力;

b) 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产品研发过程创新,开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优化等,提升并行、协同、自优化研发设计等能力。

注:产品通常是指组织或个人提供给社会,能够被其他组织或个人接受或使用,能够满足其他组织或个人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信息、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五项重点任务之三:系统性解决方案


组织应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策划实施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持打造新型能力,加速业务创新转型,并通过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推动新型能力和业务创新转型的持续运行和不断改进。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包括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包括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据部分】

5.4.2  数据

数据要素主要涉及数据资产化,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和创新驱动潜能等内容。为加强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组织应开展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 完善数据采集范围和手段,利用传感技术等,提升设备设施、业务活动、供应链/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乃至产业生态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

b) 推进数据集成与共享,采用数据接口、数据交换平台等开展多源异构数据在线交换和集成共享;

c) 强化数据建模与应用,提升单元级、流程级、网络级、生态级的数据建模以及基于模型的决策支持与优化挖掘水平。


五项重点任务之四:治理体系


打造新型能力,推进业务创新转型,除了策划实施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提供技术支持,组织还应建立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并推进管理模式持续变革,以提供管理保障。治理体系视角包括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治理体系视角包括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字化治理部分】

5.5.2  数字化治理

组织应运用架构方法,从数字化领导力培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金统筹安排、安全可控建设等方面,建立与新型能力建设、运行和优化相匹配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a) 围绕实现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和有关活动的统筹协调、协同创新管理和动态优化,建立适宜的标准规范和治理机制;

b) 高层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敏锐战略洞察和前瞻布局,以及由一把手、决策层成员、其他各级领导、生态合作伙伴领导等共同形成的协同领导和协调机制;

c) 全员数字化理念和技能培养,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人才绩效考核和成长激励制度,以及跨组织(企业)人才共享和流动机制;

d) 建立适宜的制度机制,强化围绕新型能力建设等数字化资金投入的统筹协调利用、全局优化调整、动态协同管理和量化精准核算;

e) 有效开展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应用与平台化部署,充分应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安全可控、信息安全等相关管理机制,提升整体安全可控水平。


五项重点任务之五:业务创新转型

组织应充分发挥新型能力的赋能作用,加速业务体系和业务模式创新,推进传统业务创新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数字新业务,通过业务全面服务化,构建开放合作的价值模式,快速响应、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最大化获得价值效益。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包括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和数字业务培育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包括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和数字业务培育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字业务培育部分】

5.6.5  数字业务培育

数字业务培育是指通过数字资源、数字知识和数字能力的输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基于数据资产化运营形成服务于用户及利益相关方的新业态,包括但不限于:

a) 对外提供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交易等数字资源服务;

b) 基于知识数字化、数字孪生、智能化建模等对外提供的知识图谱、工具方法、知识模型等数字知识服务;

c) 通过主要业务相关的数字能力打造及其模块化、数字化和平台化,对外提供研发设计、仿真验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数字能力服务。


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变革要求组织应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要求,识别和打造新型能力(体系),将新型能力建设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以新型能力建设全方位牵引转型活动,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五个视角,系统化、体系化建立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要素)、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等五个过程联动方法,并建立上述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内容来源于团体标准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声明:本站是数字化转型及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公益网站,搜集提供相关资讯信息,旨在助力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内容来源于中信联、工信部和互联网,如禁止转裁,请联系删除。